- · 《合成纤维》数据库收录[10/30]
- · 《合成纤维》期刊栏目设[10/30]
- · 《合成纤维》杂志社刊物[10/30]
- · 《合成纤维》编辑部征稿[10/30]
- · 合成纤维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合成纤维》投稿方式[10/30]
上个世纪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后来为何突然(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此时的 “的确良” 主要依靠进口,价格较为昂贵,能够在当时穿上“的确良”的人可谓是倍有面子,一件“的确良”需要排班站队几个小时才能买得到,
此时的“的确良”主要依靠进口,价格较为昂贵,能够在当时穿上“的确良”的人可谓是倍有面子,一件“的确良”需要排班站队几个小时才能买得到,供不应求,小小的布料一时之间成为了时髦和身份的象征。
现在大家买衣服,特别是90后们压根就不知道“的确良”是什么,但是他们都有个买衣服的不成文规定:那就是买衣服要优先选择全棉布料的衣服。
“的确良”的出现,确实缓解了由于棉制品不足而带来的种种问题,但它也仅仅是作为一种特殊时期棉制品的替代品而已,并不能真正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当人们有了更好的,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时,自然也就放弃了对于“的确良”的追捧。
科技改变人类,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便能在家里购买到心仪的衣服,远在大洋海岸上万公里的衣服也可以通过海淘、代购而买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小小的布料的发展,其背后隐藏的却是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
因此制造商在生产衣服时也会加入一点聚酯纤维来减少衣服的褶皱,棉制和化纤制品结合既能保证衣服的透气性,又能让衣服更为好看美观。
难道“的确良”真的就此在我们生活中销声匿迹了吗?
的确良作为一种化纤材料,确实有它自己的优势,耐穿不容易破,也不容易褶皱,但是它的劣势也十分突出。
经历过80年代的人回忆起“的确良”都会觉得的确良非常耐穿,很少有被磨破的时候。可是到了80年代中后期,的确良却逐渐地走向了没落,原因也不难猜到。
天气热的时候,“的确良”的布料透气性很差,一出汗料子就会黏在身体上,全身都感觉黏糊糊得十分不舒服。下雨时,的确良一沾水就会“走光”,让人十分尴尬;而一到冬天,的确良的保暖效果也比较差劲,毕竟它是化纤类产品,比不了棉制品。
九十年代纯棉、亚麻这种舒服透气的面料流入中国,成为了大众新的选择。粗糙的“的确良”无法满足人们日增长的需求,因此“的确良”的热度就慢慢消退。
1954年6月,全国开始推行棉布定量供应,每家每户需要棉布、布料、床上用品的话都需要特定的布票购买。一人一年只能限购三尺布料,只能勉强做一件的衣服。
随后天津开始建造石油化纤厂专门来生产的确良的衬衫,全国各地化纤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至此的确良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家里。
此时全国人民穿的衣服都是棉布为主,棉布衣服主要的缺点主要是比较容易皱,常常起球,由于技术的限制上色较难,衣服的颜色主要是以黑白灰三色为主。俗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年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的衣服是重复穿,互相穿。
当时的中国工业以基础工业为主,而化工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专业人士也很少。蒋士成一边培训工人,一边着手研究,最终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研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块“的确良”材料,打破了外国在涤纶工业上的垄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化纤产业的发展。
在七八十年代时“的确良”作为一种高性价比的布料,确实是人们的不二选择。在物资匮乏、资源有限、交通闭塞的情况下,的确良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时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随着物资的丰富、新鲜事物的涌进,的确良也慢慢消失在了公众的视线之中,甚至如今的大多数年轻人都根本没有听说过这种布料。
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这个年代的时尚,而衣服,则是最能体现当时年代的流行风尚标。
“的确良”是中国化纤产业和时尚界从“零”开始的里程碑,见证了中国化工产业的崛起与飞速发展,开启了中国百姓追求美与色彩的潮流。“的确良”的改进并不是件让人遗憾的事情,它代表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小康生活的追求,代表着一种敢于改变、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
而且“的确良”作为涤纶化合材料,是不能烤火的,冬天如果想烤火取暖都得事先脱掉“的确良”才可以,否则就会导致皮肤烫伤。
文章来源:《合成纤维》 网址: http://www.hcqwzz.cn/zonghexinwen/2022/080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