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成纤维》数据库收录[10/30]
- · 《合成纤维》期刊栏目设[10/30]
- · 《合成纤维》杂志社刊物[10/30]
- · 《合成纤维》编辑部征稿[10/30]
- · 合成纤维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合成纤维》投稿方式[10/30]
蹲点深一度丨超乎想象的纺织(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一次接触人造血管,刘玉杰也觉得神奇,“这真的是纺织能做到的吗?”人造血管需要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顺应性和生物相容性,不易变形,又要具有
第一次接触人造血管,刘玉杰也觉得神奇,“这真的是纺织能做到的吗?”人造血管需要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顺应性和生物相容性,不易变形,又要具有与天然血管类似的自愈能力,保持在人体内长期稳定性。仅“既得是多孔结构,还不能渗血”,就已经超出了纺织专业科班出身的刘玉杰对纺织的认识。
颠覆式创新赋能产业蝶变。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及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采访中,记者感受到纺织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比如,近三年,愉悦集团、夏津仁和的研发投入均超过销售收入的4%。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家纺织企业管理人员说:“研发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想找到专业人员专门在企业搞研究不容易,这不仅仅是提高待遇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根人造血管是我们用微米级纱线编织的,主要用于置换人体主动脉。我们团队已经攻克了精密织造、赋弹紧密定型和生物涂层等关键技术,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刘玉杰说。
浙江省提出,将顺应科技、时尚、绿色发展趋势,以数字化改革和“双碳”战略为牵引,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实现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级现代纺织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纺织标志性产业链。以创新设计能力为牵引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转型;以模式创新为牵引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以“双碳”战略为牵引推进行业绿色化发展;以融入双循环为牵引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这是一根20支的特种纱线,重量是同等粗度钢丝的五分之一,强度却是它的五倍,主要用于生产防割手套。”9月23日下午,夏津县白马湖镇白马湖村的山东环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郝永刚带记者走进机声隆隆的生产车间。
莱赛尔纤维俗称“天丝绒”,是以可再生的竹、木浆粕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王勤介绍,他们公司采用最先进的溶剂纺丝干法工艺进行生产,将原料粉碎后和溶剂直接混合、加热、溶解后纺丝,加工过程物理、环保、节能,排放接近于“零”,溶剂回收率可达99.7%。
“我们研发的玉米抱抱被,填充物中添加了聚乳酸纤维,很受消费者欢迎,已经卖出了10万多条。”9月20日下午,滨州高新区愉悦家纺工业园内的居家世博馆产品展示区,愉悦集团纺织设计部主任文洪杰打开包装,记者抚摸玉米抱抱被一角,轻盈、柔滑,舒适感十足。
“暖红外面料的纺织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愉悦集团首席科学家、青岛大学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房宽峻教授介绍,现在开发的第三代产品已经试验成功,将在进一步优化后量产。
不仅如此,莱赛尔纤维的服装更容易被降解,环保性突出。资料显示,在海洋中,莱赛尔纤维63天可完全降解;在土壤中,55天可完成降解;在淡水环境下只需42天就可完全降解。
从2013年担任愉悦集团首席科学家起,房宽峻几乎每周都要往返于青岛与滨州。让他欣慰的是,不少研发团队的青年研究人员已经成为愉悦集团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关键岗位上继续进行着科技创新,并带动全员创新。
《安徽省“十四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纺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意设计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自主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工业互联网平台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中心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打造全国纺织服装发展重要增长极。《规划》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实施创意设计提升工程,推动设计时尚化。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进创新协同化。实施自主品牌培育工程,推进品牌知名化。实施产业链融通工程,推进资源平台化。实施数字赋能升级工程,推动生产智能化。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工程,推进产品高端化。实施行业规模壮大工程,推进产业集群化。
文章来源:《合成纤维》 网址: http://www.hcqwzz.cn/zonghexinwen/2022/1009/716.html